星空摄影指北

Posted by Xiphoray on Oct 17, 2021

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星空。

当我敲下这个很科幻的开头时,我感到一丝讽刺。快要 25 岁的我,还真是第一次亲身真真切切地看到星空。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的我,在寻常夜晚抬起头,能看见两只手才能数得出来的星星时,已经能兴奋地觉得今晚夜色不错了。纵使在乡下,在最深的夜晚,我能认出的也不过最明显的那七颗星星。

我一直都在用一部叫【Time Scapes】的新西兰延时纪录片做电脑桌面,里面有大段大段绝美的星空延时画面。我偶尔浏览论坛,看到网友发帖说,只要带上相机去稍微偏郊的山林里就能拍到繁星。我听我妈说,以前在老家晚上一抬头就能看见漫天星光。但我总觉得这些离我太远太远,甚至还觉得这些都不过是被艺术加工后的谎言。那些美丽的星空照需要昂贵的设备,外加特殊的处理才能呈现那种斑斓的黑。我去过的地方也不算少了,但我一次都没见到过我心目中星空该有的样子。我以为这将会是我在这个时代中留下的遗憾。

踏进珠峰大本营的时候其实我是有心理预期的,因为早两天已经在纳木错的圣象天门营地里看见了不错的星空。但当时因为营地环境一般,加上晚上天气太冷,加上第一次在海拔四千七的地方过夜,所以没有在夜空下待太久,早早就躺回被窝了。(据说隔壁有位老太太因为大半夜拍星星脑血管病犯了,连夜被救护车拉了下去)

珠峰的傍晚太漂亮了,天空泛着幻紫色的光。要是形象点说,跟 MacOS 内置的 Yosemite 那套壁纸中的某一张色调一模一样。

天色暗下来后我们就进帐篷里吃晚饭,钻进那个只能蜷缩着脚的被窝。我们都打算三点的时候才出去拍星空,于是都早早睡了。但日常熬夜的我在十二点的时候就醒了,然后就再也不能入睡。在床上拿出手机搜了一下星象图,发现银心刚落下,月亮四点多才升起。索性就起了床,全身披挂,连耳朵都用头巾包起来挡风。

一跨出帐篷,冷冽的空气就冲入鼻腔,大脑一下子清醒了过来。我习惯性地开始大喘气,企图榨干空气中稀薄的氧气。这个时候,我才抬起头来。

那一瞬间的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,我的脑海里像浩渺宇宙般空寂而又拥挤。珠峰大本营坐落在一条峡谷中,两旁是延展的高山,前方尽头就是珠峰。就在头顶这片条带状的天空中,布满了光点,摄人心魄。

我缓慢地向测量纪念碑迈步,大口呼吸着冰凉的空气。四周的漆黑包裹着我,唯有头顶是璀璨闪烁。我能感觉到心脏在剧烈跳动,也不知道是因为它在满载供氧,还是因为对星河的敬畏。在纪念碑前,我架设好了相机,开始我第一次对最宏伟的自然的记录。

星河

真正的星空摄影指北

设备

如果真的想拍星空,毫无疑问你需要一台相机。我这次带的是富士 XS-10 配一个 15-45 的头,简单轻便。可见其实拍星空对设备的要求并不高,市面上的相机基本上都能符合要求,当然,不能是那种快门参数都不能设置的傻瓜机。

其实用手机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,前提是你的手机相机软件有很好的算法支持。作为一个谷歌粉,我在此强烈鼓吹谷歌天下无敌的视觉算法。这一张就是我在一加 8T 上用谷歌相机的天文模式拍出来的,除了噪点确实很多外,效果拔群。

一加 8T 天文模式

快门

快门参数估计是星空摄影最重要的一个参数了。快门快了,啥也看不到;快门慢了,星星就会拖影。网上有所谓的 500 法则,就是将你的镜头焦距等效成多少多少,然后根据公式算出最佳快门速度。但我的建议是,直接上手试就好了,一般也就在 15-30 秒左右,多试几次,试到刚好没有拖尾的速度就行,花不了多少时间,比套用经验公式靠谱。

另外就是尽量用快门线来控制拍摄。按下快门键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造成一点振动的,在加上镜头打开的时候的自动,很可能就会造成星点的晃动。现在的相机好像都能直接用手机 App 来远程控制拍摄了,这样也省了一笔快门线的费用。

ISO

众所周知,ISO 调高会增加噪点,虽然能看到更多的星星,但是图片也会容易糊。但,我这次的经历告诉我,这不一定。

我特意将 ISO 拉满来拍,发现效果区别不大。我猜想是因为珠峰大本营上空太过干净,没有太多的杂物影响感光,所以用高 ISO 的成像效果反而更好。这就是圣洁高原带来的效果加成么?

构图

这个算是我的一个小心得吧。

单纯拍星空虽然也不错,但对于没有天文知识的人来所,随便哪一片星空看起来都像是一样的,难免会有点单调。即使如此,还是可以拍出一些壮观的画面的,比如用宽银幕画幅来拍银河。

如果有一些前景来搭配星空,就能让画面更加丰富,更能展现星河壮丽。例如我就借用了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作为前景拍了好几张,期间还因为有人用手电筒乱晃,而增加了光束的效果,也算是意外之喜了。不过可惜的是,当时银河的位置刚好在纪念碑斜前方,我为了拍银河,我只能拍到纪念碑背后的一个角落。

璀璨

延时摄影

延时摄影我拍过不少,甚至还拍过以季节为跨度的延时,但星空的延时摄影是第一次。方法都一样,并不难,只需要按照正常拍星空的参数设置好,然后设置定时拍照就行。困难的是漫长的等待。我当时设置的是间隔 1 分钟拍一张图片,拍了 40 分钟,最后出图 37 张。也就是说,我凌晨两点,在 5000 多米的海拔下,零下三度的气温下,待了 40 分钟。最后成片只有四秒不到三秒多一点。

回想那个过程,只觉得空余一份虚妄,只觉的人类个体在时空中的渺小。但是,我把斗转星移中这微不足道的一丁点,压缩成我可察觉的尺度,保存在我的记忆里,这就值得了。

星轨

星轨也是第一次尝试。这个我在网上看到有两种做法。第一种是正常拍很多张星空,然后通过后期把全部照片合在一起。第二种是用小光圈低感光长曝光来直接拍一张星轨图。作为一个懒得后期的人,我自然是选择了后者。唯一的缺点是,真的需要很长时间。

我设置的是 15 分钟快门(已经不能称之为「快」门了),拢共只拍了三张,几乎没有试错的机会。第一张就是因为没对好焦成了废片。

参考仅有的三次经验,ISO 可以设置在刚好能感光星光的程度,光圈尽量地小。此外,可以选择星星较稀疏的天空,而不是银河那片密集的星空,这样的星轨才不容易杂乱。有天文知识的还可以算出星空的旋转中心,做出更好的构图。

星轨

时间

其实时间因素对星空摄影没有直接影响,但是会有间接的影响。

夜越深,太阳余晖对夜空的影响也就越小。

即使是满月夜,只要在月亮没出来的时间里,夜空也还是被纯粹的星河占有。不过有月亮并非是一件坏事。在延时摄影时遇见月出,能拍出日出的感觉。

同样,最漂亮的银心也是会落下的,所以拍照前看看星图总是有益的。

尽量不要在后半夜拍。这是我这次最重要的教训。通常后半夜水汽会加重,镜头上很容易结雾。这对于长时间拍摄来说是绝对的硬伤,一旦出现,直接就会导致前功尽弃。延时摄影的时候还好,可以在拍照间隙擦一擦,但拍星轨就直接废了。

除了镜头会结雾,显示屏也会结雾,特别是像我一样在高寒的地区,随便呼一口气就会让显示器蒙上一层水雾。这多次使我在查看成像的时候误以为镜头没有对好焦。虽然这不会对成片有影响,但确实会对现场操作造成一定的困难。

耐心

你面对的是最宏大的存在,作为卑微的人类,想要记录下它,要付出的仅仅是耐心而已。

最后成片是的喜悦固然是重要的,但等待的漫长时间里,我的内心并没有出现急躁和不耐烦,反而是满满激情地期待。等待曝光的时间,仿佛它在星际的尺度里一样,不值一提。




Share